哈爾濱位處中國東北,黑龍江省西南部,是黑龍江省的省會,副省級市,是中國東北北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特殊的歷史進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爾濱這座具有異國情調的美麗城市,它不僅薈萃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冰城”、“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之美稱。全市土地面積5.31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198平方公里。擁有45個少數民族,匯集多種宗教文化,是全國唯一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東正教并存的城市。
自然地理
哈爾濱位于中國東北,黑龍江省西南部。地處東經125°41'~130°13’、北緯44°03'~46°40’之間,東與佳木斯、七臺河、牡丹江市接壤,西與大慶市毗鄰,北與綏化、伊春市相連,南與吉林省隔松花江、拉林河相望。全市土地面積5.31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省會城市中面積最大的城市。哈爾濱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6-8月)平均氣溫22.3℃,冬季(12月-翌年2月)平均氣溫-14.6℃,無霜期145天,冬長夏短,有“冰城夏都”之稱。哈爾濱地處平原,耕地面積3574.2萬畝,且多為富含營養成分的 “黑土地”。水資源總量135.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 113.8億立方米。共有濕地公園20處,其中國家級濕地公園13處,面積約2萬公頃,被國際濕地公約組織評為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擁有21個國家級、4個省級森林公園,哈爾濱市森林覆蓋率達41.5%。已發現各類礦產63種,已探明可供工業利用的25種。列入國家一二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80種,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植物8種。
歷史沿革
哈爾濱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兩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哈爾濱地區就有人類活動,并逐漸發展成為滿族祖先居住地和金代王朝的發祥地,公元1115年金開國定都于上京會寧府(現阿城區)。19世紀末,哈爾濱市已形成近百個村屯,居民約5萬人,為城市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1896年至1903年,以中東鐵路修建推動主城區迅速形成、崛起為標志,哈爾濱地區開啟近現代化進程。20世紀20年代,哈爾濱市迅速成為東北重要的交通、流通中心,先后有20個國家設立領事館,與4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商貿聯系,成為聞名中外的國際貿易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1946年,哈爾濱市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新中國成立后,抗美援朝時“南廠北遷”,由遼寧遷至哈爾濱16個大中型企業。“一五”期間,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有13項設在哈爾濱。哈爾濱逐步形成電站設備、工量具、中小軸承、輕合金材料、輕型飛機和直升機、亞麻紡織等生產基地,構筑了哈爾濱基本的工業格局,成為國家重要工業基地城市。改革開放后,哈爾濱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顯著成就,由單一工業基地城市轉型發展為綜合性多功能區域中心城市。1996年,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并,哈爾濱管轄范圍由七區五縣(市)增加到七區十二縣(市)。2004年,設立松北區;撤銷太平區,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道外區;撤銷呼蘭縣,設立呼蘭區。2006年,撤銷動力區、香坊區,組建新的香坊區;撤銷阿城市,設立阿城區。2014年,撤銷雙城市,設立雙城區。調整后,哈爾濱轄區范圍為九區九縣(市)。
文化旅游
哈爾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多元文化薈萃、中西文化交融、歐陸風情濃重,以正氣的紅色文化、靈氣的金源文化、神氣的冰雪文化、雅氣的音樂文化、洋氣的歐陸文化聞名于世;是一座紅色基因賡續、具有優良革命傳統,馬克思主義在工人中傳播最早、東北地區黨組織建立最早、黨領導抗日武裝最早、全國解放最早的城市;是一座歐陸風情濃郁的城市,市區保留了巴洛克式、拜占庭式、哥特式等一大批歷史建筑,被譽為“東方莫斯科”,“萬國建筑博物城”;是享譽中外的冰雪藝術之都,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發展成為融文化、體育、旅游、經貿、科技等多領城活動為一體的冰雪盛會,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十佳冰雪旅游城市第1名;是我國傳承現代音樂藝術最早的城市,誕生了國內第一支交響樂團、第一所音樂教育學校,被聯合國授予亞洲唯一的“世界音樂之城”,中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是中國三大音樂節之一;是我國啤酒產業的發源地,被中國酒業協會授予“中國啤酒之都·哈爾濱”稱號。
經濟社會發展
初步核算,202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5576.3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 3.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630.1億元,下降 1.4%;第二產業增加值 1293.6 億元,下降 0.6%;第三產業增加值 3652.5 億元,增長 5.1%。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2.4:22.8:64.8 調整為 11.3:23.2:65.5。
【工 業】2023年實現工業增加值 1029.8 億元,比上年增長 0.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 0.4%。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所有制看,公有制企業下降 0.1%,非公有制企業下降 0.9%。分登記注冊類型看,國有企業下降 2.4%,集體企業增長 21.1%,股份制企業增長0.8%,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下降 10.2%。分隸屬關系看,中央企業增長 0.1%,地方企業增長 3.2%,其他企業下降 1.7%。分企業規模看,大中型企業下降 0.8%,小微型企業增長 0.6%。分門類看,采礦業下降 18.9%,制造業增長 0.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 2.4%。
【對外貿易】與全球 178 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往來。2023年實現進出口總額 495.3 億元(海關口徑),比上年增長 27.7%。其中,出口總額 212.8 億元,增長 56.0%;進口總額 282.5 億元,增長12.3%。從商品類別看,農產品進出口172.9億元,增長18.1%;機電類產品進出口 156.5 億元,增長 48.5%;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 32.8 億元,下降 17.5%。從企業性質看,國有企業進出口 160.6億元,增長 14.0%;民營企業進出口 295.3 億元,增長 40.5%;外資企業進出口 34.5 億元,增長 6.2%。
【科學技術】共有獨立科研機構 69 個,15 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 205 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專利授權 17754 件,下降 24.5%。其中,發明 6502 件,實用新型 9497 件。高新技術企業 2832 家,增長 23.0%。備案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平臺 134 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 18 家,國家備案眾創空間 17 家。
【教育】共有普通高校 48 所,在校生 83.4 萬人。成人高校 11所,在校生 2.9 萬人。具有研究生培養資質的科研機構 8 所,在校生 0.2 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 84 所(包括職高、中專、技校),在校生 7.4 萬人。普通高中 107 所,在校生 15.7 萬人。普通初中345 所,在校生 24.9 萬人。普通小學(含農村小學網點)396 所,在校生 35.0 萬人。特殊教育學校 19 所,在校生 0.3 萬人。幼兒園 1268 所,在校生 11.2 萬人。
【文化】共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 6 個,各類電影放映單位 81個。博物館 69 個,文化館(藝術館)26 個。公共圖書館 17 個,圖書館分館 143 個。綜合檔案館 19 個,專業檔案館 1 個。哈爾濱市2023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 10.1 萬小時,公共廣播節目播出時間 9.8 萬小時。電視綜合覆蓋率 100%,廣播綜合覆蓋率 100%。有線數字電視用戶 96.1 萬戶。
【衛生】共有各類衛生機構 5331 個(包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 355 個,衛生院 186 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75 個。衛生機構床位 9.4 萬張,其中醫院 8.3 萬張。衛生技術人員 8.5萬人,其中執業醫師 3.0 萬人,注冊護士 3.8 萬人。衛生機構全年診療 3895.6 萬人次。
【體育】運動員參加國際比賽獲得獎牌 6 枚,其中金牌 1 枚,銀牌 3 枚,銅牌 2 枚。參加國內比賽獲得獎牌 521 枚,其中金牌186 枚,銀牌 169 枚,銅牌 166 枚。
哈爾濱市花為丁香花。
哈爾濱市郵政編碼是150000;電話區號:0451;地區編碼:2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