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大 中 小
2012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統緊緊圍繞市委“實施新戰略,實現新跨越”的戰略部署,以學習貫徹《哈爾濱市行政問責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為契機,進一步擴大公開范圍、完善公開制度、拓展公開渠道、創新公開形式,推動了全系統政務公開工作的深入開展,司法行政機關政風行風持續好轉,執行力和保障力顯著提高。現將我局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政務公開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面貫徹落實《哈爾濱市行政問責規定》,政風行風建設成效顯著
(一)健全機制,立足長遠求實效。一是領導重視,齊抓共管。成立活動領導小組,把推進落實《規定》作為“一把手”工程,主要領導親自研究、親自部署,并采取有力措施強勢推進,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完善制度,明確職責。局機關制定問責規定27條,基層監獄勞教單位制定問責規定250條,市屬公證機構制定問責規定34條,一個較完備的問責制度體系在我局已初步建立起來。三是加大督查,強化問責。建立健全系統督察隊伍,完善督察工作制度,通過采取明查暗訪等多種手段,對機關處(室)等窗口服務部門、基層監獄勞教等一線執法部門加大督察力度。對發現的問題,采取妥善應對措施積極進行整改,該問責的堅決問責,絕不手軟。2012年,全局系統查處應行政問責案件16起22人。其中,已被行政問責案件14起20人。
(二)突出職能,圍繞中心轉作風。一是在扶貧弱惠民生中正行風轉作風。公證行業開展了上門服務、錯時服務,并對經濟困難群眾給予減免公證費的優惠政策。法律援助機構降低服務門檻,對請求給付贍養費、撫育費、扶養費的和農民工請求支付勞動報酬和工傷賠償的,不再審查其經濟困難條件,加大了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和外來務工人員的援助力度;將勞動糾紛、社會保障、環境污染、坑農害農以及交通事故、醫療事故等困難群眾迫切要求解決的事項納入法援范圍,擴大了法律援助覆蓋面。二是在解糾紛維穩定中正行風轉作風。根據企業需求,在賓西牛業等13家企業設立人民調解組織,協助28家企業化解涉法矛盾糾紛200余件;整合法律服務資源,組織律師在各級信訪接待大廳設立值班室,推進“法援進信訪”工程,引導弱勢群體合理合法表達訴求,協助黨委政府、企事業單位依法妥善處理信訪案件;在道里區、南崗區、松北區、阿城區分別建立了物業糾紛調委會、土地承包糾紛和林權糾紛調委會、人事爭議調委會、駐人民法院調解室,在平房區試點建立治安調解與人民調解相銜接機制,拓寬了人民調解工作領域。三是在強服務助發展中正行風轉作風。整合法律資源,組織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采取主動對接、跟蹤問效等舉措,深入全市新入駐的大項目、大企業施工現場,為農業博覽中心、哈西客站等大項目的立項、招標、合同訂立、資金使用等工作提供了“集成式”、“一站式”法律服務;依托“中小企業法律服務聯盟”,選派具有專業特長的律師、公證員,對本地區企業進行“法律體檢”,為企業“量身定做”防范化解法律風險方案,幫助企業破解生產經營中涉法難題。組織公證機構與全市80多家新戰略實施單位對接,并開通綠色通道,設立專項服務崗,凡涉及新戰略實施的公證事項,實行專人負責、優先受理、優先審查、簡化程序等措施,提高了公證為經濟發展服務的效能。
(三)注重結合,創新載體統籌推進。一是搞好結合,形成合力。與局機關“加強作風建設、提高工作效能”專項整治活動緊密結合,從源頭上徹底解決機關干部“八個方面”突出問題,轉變了機關工作作風和紀律作風;與繼續深化“五型”領導班子創建活動緊密結合,提高了兩級班子的大局意識、憂患意識、民本意識、擔當意識和執行能力;與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緊密結合,推進了理論成果向實踐成果的轉化;與“創先爭優”和創建“共產黨員先鋒崗”活動緊密結合,切實增強了廣大黨員干部的先進意識,營造了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二是創新載體,注重實效。以開展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通過強化問責和教育懲處,全面提升了“三支隊伍”的執法為民能力和水平;以開展“爭先優、補短板、強問責”創建首善機關活動為載體,引導機關干部爭做新戰略實施的先行者、和諧社會的捍衛者、經濟發展的建設者和執法為民的實踐者,樹立了司法行政機關新形象;以開展“千名干部下基層,化解矛盾保穩定”活動為載體,創新工作模式,以服務促轉變,強化了機關干部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提高了隊伍服務基層的本領和能力。2012年,全系統機關干部深入村屯(社區)2700余個,走訪居民家庭22000余戶。
二、健全機制,完善運行,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
(一)健全制度,完善運行機制。建立工作責任制,將政務公開工作納入全系統目標考核體系,明確了目標責任,提高了各單位、各部門對政務公開工作的重視程度;在完善全系統責任追究、群眾評議、信息審核發布、獎懲、依申請公開、目標管理、監督保障等公開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基層單位特別是窗口單位政務公開制度,落實了政務信息公開報告制度,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政務公開制度體系;局政治部將政務公開制度及相關知識的學習納入干部培訓計劃,組織專項培訓,增強了全體干警政務公開責任意識,提高了工作人員政務公開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作用,通過召開先進典型經驗交流表彰會,獎勵政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現場觀摩交流經驗,以點帶面,推進了全系統政務公開工作深入開展。
(二)拓展渠道,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在強化法制宣傳、基層司法行政、法律服務、司法考試、法律援助和監管改造等政務信息公開的基礎上,加強了人事調整、重大決策及民生政策等群眾關心的熱點信息的公開,不斷擴大政務信息的公開范圍,為打造陽光政府、促進廉潔執法奠定了基礎;積極參加省、市“行風熱線”直播節目,舉辦2期“在線訪談”,發揮現代傳媒傳播范圍廣、便于群眾查詢、利于百姓監督的優勢,提高了公開效率;組織各職能部門認真梳理公開信息,對已過時效或已變更的信息進行刪除和更改,對應予公開卻未公開的信息進行了補充,確保信息公開全面、準確、及時;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利用法制宣傳教育平臺,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政務公開法律法規和司法行政職能,擴大了司法行政工作影響,展現了司法行政隊伍的良好形象。
(三)突出重點,提高政務信息服務效能。為充分發揮局政務網站的窗口作用,加大網上信息公開力度,增設了學習貫徹《規定》、主題實踐活動、創建文明城市、創建首善機關4個專題專欄,充實法律援助、律師、司法考試等業務工作板塊內容,增加了網站信息容量;調整局政務網站功能設計,完善辦事指南欄目架構,更新法律服務人員誠信檔案,推進網上辦公進程,強化了網站服務職能;修訂政務網站管理辦法,完善政務信息網上發布審批流程,制定網站應急處置預案,落實網站日常監管責任,強化了網站安全管理,確保了局政務網站的正常運行;組織主題實踐活動網上調查,適時發布政務信息,與市政府網“百姓談”欄目整合,在線答復網友咨詢,提高了網站實用性,增加了網民參與熱情。2012年,我局主動公開政務類信息4568條,回復網上咨詢204條,未收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公開政務信息的申請,未發生因政府信息公開引發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