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大 中 小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關委、辦、局,各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哈爾濱市輸油管道突發事故應急預案》予以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哈爾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11月27日
哈爾濱市輸油管道突發事故應急預案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為切實有效提高輸油管道突發事故應急處置能力,最大限度減少輸油管道突發事故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維護社會穩定,制定本預案。
1.2 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哈爾濱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哈爾濱市行政區域內輸油管道因自然或人為因素引發的輸油設備設施故障、油品泄漏、環境污染、火災和爆炸等突發事故的預防和處置工作。輸油管道主要包括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儲運銷售分公司“慶哈原油輸油”管道、中石油哈爾濱石化分公司“哈機場航煤油輸油”管道、中石油黑龍江銷售倉儲分公司“香坊油庫汽柴油輸油”管道、中航油黑龍江分公司“哈機場航空燃料專用輸油”管道。
2 組織機構及職責
2.1 應急指揮機構
成立市輸油管道突發事故應急指揮部,并根據突發事故情況下設現場指揮部。現場指揮部統一調配物資及協調有關部門、人員進行搶險救援工作。市應急指揮部總指揮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擔任,副總指揮由市發改委主任擔任,成員由市委宣傳部、市總工會、市發改委、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建委、市城管局、市城鄉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安監局、市衛生計生委、市氣象局、市公安消防支隊分管負責人及和輸油管道產權單位主要負責人組成。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辦公室主任由市發改委主任兼任,副主任由市發改委分管負責人擔任。
2.2 市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
市委宣傳部:負責協同政府相關部門做好輸油管道突發事故新聞發布工作,通過互聯網等渠道及時準確發布事故信息,正確引導輿論導向。
市總工會:參加輸油管道突發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理意見。
市發改委:負責輸油管道突發事故應急救援的統一協調與組織工作。
市公安局:負責事發區域社會治安和交通秩序維護工作;保護人員和財產安全,防止和處理事故現場突發事件;配合有關部門核對傷亡人員情況,做好善后安撫工作。
市環保局:負責對事故區域進行環境、水體監測,并提供相關技術支持。
市建委:負責提供事發地其他埋地管道交叉并行情況,配合輸油管道保護部門嚴查輸油管道周邊違法施工行為。
市城鄉規劃局:負責提供輸油管道事故發生地一定范圍內用地規劃情況。
市交通運輸局:負責應急救援人員、物資運輸保障工作。
市水務局:負責輸油管道途經水路、河道和岸線管控工作。
市市場監管局:負責有關特種設備(壓力管道)技術檢測和鑒定工作,參與壓力管道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市安監局:負責組織輸油管道周邊危化品企業做好事故預防及應急處置工作,按要求組織或參與輸油管道突發事故調查處理工作,監督事故查處和責任追究落實情況。
市衛生計生委:負責組織事發區域緊急醫療救護工作,配合相關部門提出保護公眾健康措施建議,開展疾病預防知識宣傳。
市氣象局:負責建立健全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聯動機制,及時、準確發布事故區域氣象信息。
市財政局:負責事故應急救援資金保障工作。
市城管局:負責輸油管道周邊市政基礎設施施工日常監督管理,與有關部門配合依法查處輸油管道周邊違法施工行為。
市公安消防支隊:負責對泄漏、爆炸和火災事故實施現場處置工作,組織搜救傷員,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質泄漏,對有關設備容器進行冷卻和救援后洗消,參與事故調查處理。
輸油管道產權單位:負責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減輕事故危害;及時向事發地區政府及輸油管道保護部門、安監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報告;按照現場搶險指揮機構要求,提供應急處置相關資料,配合實施事故搶險救援。
2.3 市應急指揮部職責
(1)統一指揮、領導全市輸油管道突發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2)負責啟動市輸油管道突發事故應急預案;
(3)負責宣布應急預案終止;
(4)負責審定對外發布的事故信息。
2.3.1綜合協調組
由市發改委牽頭,市安監局、市衛生計生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環保局、市氣象局、相關區政府及事發輸油管道產權單位參加,主要職責:
(1)負責組織專業人員對應急救援及現場處置進行專業技術指導;
(2)組織快速監測檢驗隊伍,測定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危害區域、程度,對事故造成的環境危害進行監測、處置;
(3)提供與應急救援有關的氣象保障服務;
(4)對事故處置進展情況進行匯總,并將有關情況提供給輿情引導組。
2.3.2警戒保衛組
由市公安局牽頭,市城管局配合,主要職責:
(1)根據事故情況,組織救援人員穿戴防護服、防毒面具等迅速奔赴現場;根據火災、爆炸、泄漏等事故影響范圍,設置禁區,布置崗哨,加強警戒,巡回檢查,嚴禁無關人員進入禁區;
(2)接到報警后,封閉事故區域,疏散周邊群眾和車輛,限制人員進入;引導外來救援力量進入事發地點,指引搶救車輛行駛路線;
(3)負責事發地周邊群眾疏散,引導消防人員或醫護人員進入事故現場。
2.3.3搶險救災組
由市發改委牽頭,市安監局、市環保局、市公安消防支隊及輸油管道產權單位配合,主要職責:
(1)負責組織制定救援處置方案并組織實施;
(2)對事故現場及影響區域進行環境監測與分析;
(3)偵查事故現場災情,完成遇險人員搜救和事故搶險工作;
(4)組織群眾疏散,防范次生事故等。
2.3.4醫療救護組
由市衛生計生委牽頭,有關醫療單位參加,事發輸油管道產權單位配合,主要職責:
(1)事故發生后,迅速組織開展現場醫療救援工作;
(2)配合相關部門提出保護公眾健康措施建議,開展疾病預防知識宣傳。
2.3.5后勤保障組
由市發改委牽頭,由市交通運輸局、市財政局、市衛生計生委、事發地區政府和國網哈供電公司、中國電信哈分公司、中國移動哈分公司、中國聯通哈分公司及事發輸油管道產權單位配合,主要職責:
(1)負責搶險救援物資及裝備供應,組織運送人員、物資等;
(2)負責應急救援資金及時支取;
(3)根據現場實際需要,準備搶險救援物資及設備、工具等;
(4)負責搶險人員食宿安排等;
(5)負責事故現場供電、斷電;
(6)負責搶險救援過程中通訊保障,必要時要建立通訊專線。
2.3.6調查處理組
由市安監局牽頭,市公安局、市建委、市城鄉規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環保局和市水務局等部門參加,主要職責:
負責對事故進行調查,查明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責任等。
2.3.7善后工作組
由輸油管道事發地區政府牽頭負責,主要職責:
負責傷亡人員及家屬安撫、撫恤、理賠等善后處理和社會穩定工作。
2.3.8輿情引導組
由市發改委牽頭,市委宣傳部及其他相關部門參加,主要職責:
負責制定新聞報道計劃,協調、安排新聞報道和信息發布工作,輿情監控、收集和引導,公眾自救防護知識宣傳等。
3 事故分級
參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規定的事故級別,輸油管道突發事故分為一般事故、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別重大事故四級。
Ⅰ級:輸油管道特別重大事故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以上”包含本數,“以下”不包含本數,下同);
(2)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
(3)對社會安全、環境造成特別重大影響。
Ⅱ級:輸油管道重大事故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
(2)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
(3)對社會安全、環境造成重大影響。
Ⅲ級:輸油管道較大事故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
(2)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
(3)造成輸油管道企業生產設施損壞,輸油管道主干線運行中斷72小時以上;
(4)對社會安全、環境造成較大影響。
Ⅳ級:輸油管道一般事故
(1)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
(2)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下;
(3)造成輸油管道企業生產設施損壞,輸油管道泄漏,輸油管道主干線運行中斷72小時以下;
(4)對社會安全、環境造成影響。
4 預警
4.1 信息監測預警
市應急指揮部、相關區政府和管道產權單位要建立健全事故監測預警聯動機制,對輸油管道進行監測監控和信息分析,明確可能引發事故或其他災害的信息。
輸油管道產權單位應主動與氣象部門溝通,建立氣象和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聯動機制。市氣象部門發布全市氣象和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后,輸油管道產權單位將可能因氣象或地質因素引發的次生、衍生災害預警信息,報告管道所在地區政府,由區政府上報市政府相關部門。
4.2 預警等級
按照事故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勢態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因素,預警級別由低到高劃分為四級、三級、二級和一級,依次采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
四級預警(藍色):預計將要發生一般(Ⅳ級)以上輸油管道事故,事態有擴大的趨勢。
三級預警(黃色):預計將要發生較大(Ⅲ級)以上輸油管道事故,事態正在逐步擴大。
二級預警(橙色):預計將要發生重大(Ⅱ級)輸油管道事故,事態正趨于嚴重。
一級預警(紅色):預計將要發生特別重大(Ⅰ級)輸油管道事故,事態正趨于特別嚴重。
4.3 信息發布程序
預警信息原則上按照事故等級,經市應急指揮部總指揮簽發后,由指定機構或發言人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快捷有效方式發布、調整和解除。
4.4 預警發布
市應急指揮部負責統一接收、處理、統計分析預警信息,組織企業及有關部門對預警信息進行核實研判,對發生突發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對可能引發黃色、橙色和紅色預警的,發布預警;對預警級別為藍色的,由各相關區政府發布預警。
5 應急處置
5.1 信息報告
輸油管道突發事故發生后,現場有關人員和企業應在第一時間報告事發地區政府。事發地區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在30分鐘內向上一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報告,報告主要內容:事故發生時間、地點和處理情況,人員傷亡及撤離情況,對現場周邊人員造成初步影響情況,造成的環境污染情況,現場氣象情況,事態恢復初步判斷,請求上一級應急管理部門協調、支持事項。
5.2 處置措施
(1)事發地公安部門應迅速趕赴事故現場,做好現場保護,維護現場治安和交通秩序。
(2)事發地區政府配合做好事發地周圍群眾撤離危險區域,維護社會治安,同時做好撤離群眾的生活安置工作。
(3)發生事故的企業要迅速關閉輸油管道,封鎖事故現場和危險區域,迅速撤離、疏散現場人員,設置警示標志,同時設法保護相鄰裝置、設備,嚴禁一切火源,切斷一切電源,防止靜電火花,并盡量將易燃易爆物品搬離危險區域,防止事態擴大和引發次生事故。
(4)事故現場如有人員傷亡,衛生計生部門要立即調集相關(外傷、燒傷、中毒等方面)醫療人員、醫療設備進行現場醫療救治,適時進行轉移治療。
(5)事發地公安部門設置警戒線和劃定安全區域;環保部門對事故現場和周邊地區進行可燃氣體分析、有毒氣體分析、大氣環境監測、水污染檢測。
(6)發生事故的企業在安監、消防部門指導下及時制定應急救援方案,并組織實施。
(7)現場救援人員必須做好人身安全防護,避免燒傷、中毒等人身傷害。
(8)救援人員要保護重要設施,防止對江河、湖泊、交通干線等造成重大影響。
6 應急響應
6.1 響應分級
根據輸油管道事故特點、災難可控性、嚴重程度、影響范圍、人員受傷情況和各級政府部門控制事故能力,對輸油管道事故進行分級響應,由低到高分為Ⅳ級、Ⅲ級、Ⅱ級和Ⅰ級。
Ⅳ級響應:應對一般輸油管道突發事故,啟動四級響應,在市應急指揮部支持下,由事發地區政府負責領導、指揮和協調輸油管道應急救援工作,在全區范圍內調動應急救援力量開展救援。
Ⅲ級響應:應對較大輸油管道突發事故,啟動Ⅲ級響應,市應急指揮部成立現場應急指揮部,領導、指揮和協調輸油管道現場搶險救援工作,在全市范圍內調動應急救援力量開展救援。需要省政府支持的事項,由市政府向省政府請示。
發生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輸油管道突發事故,市應急指揮部應及時向省應急指揮部報告,配合省應急指揮部趕赴現場參與應急救援工作。
6.2 響應程序
事故發生后,輸油管道產權單位應立即啟動本單位應急預案,并將事故準確信息按規定報告事發地區級政府;區應急指揮部核實事故情況后,根據事態發展決定是否啟動區應急預案,并報告市應急指揮部;市應急指揮部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啟動市應急預案。
7 應急結束
(1)對于Ⅰ級和Ⅱ級應急響應,市應急指揮部組織有關部門配合上級部門,對事故現場及周邊事故影響范圍區域內進行監測。
(2)對于Ⅲ級應急響應,市應急指揮部組織有關部門對事故現場及周邊事故影響范圍區域進行監測。
(3)應急狀態終止后,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應根據需要組織信息發布,通報采取的措施、善后處理安排及改進措施。
8 應急保障
8.1 通信保障
由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協調相關單位做好文字、聲音和圖象等信息傳輸,確保應急指揮部與事故現場通信聯絡暢通。
8.2 應急隊伍保障
根據突發事故性質、嚴重程度、影響范圍等選擇應急處置隊伍。救援隊伍可依托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儲運銷售分公司、中石油哈爾濱石化分公司、中石油黑龍江銷售倉儲分公司、中航油黑龍江分公司專業隊伍和市消防、環境監測、醫療救治、治安保衛、交通運輸等專業應急救援力量組成。
8.3 物資和裝備保障
依據應急處置需求,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建立聯動協調機制,配備專業應急設備及工具,儲備應急物資。市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負責職責范圍的車輛、物資、特種裝備的保障工作,并由市應急指揮部統一調配使用。
8.4 資金保障
市財政局負責應急資金保障工作。
8.5 秩序維護保障
在應急狀態下,警戒保衛組維持事故現場程序,加強事故現場周邊治安、交通、消防管理,加強對重點場所、重點物資設備保護,及時疏散群眾。
8.6 醫療保障
建立完善醫療機構應急救援隊伍,保證救援時與醫院聯絡暢通。
8.7 避難場所保障
市和各區結合實際,建立應急避難場所,設置相關標示標牌,并通過網絡、廣播電視等渠道向公眾進行宣傳,為轉移群眾緊急疏散、臨時安置提供安全場所。
9 后期處置
9.1 現場保護與現場洗消
(1)事故發生后,對警戒區各入口實行警戒封鎖,禁止非搶險人員進入。
(2)事故處理完畢、人員撤離后,事故發生地點實行警戒,未經應急指揮部批準,所有人員禁止進入事故現場。
事故處理完畢后,事發單位協助消防部門對事故現場進行洗消,協助專業化驗分析人員對事故現場環境衛生進行安全監測。
9.2 事故調查處理
事故應急救援結束,由市應急指揮部組織有關單位協助事故調查處理組開展事故調查工作,事發單位配合做好調查處理工作。
9.3 生產恢復
現場應急處理完畢后,輸油管道產權單位會同相關部門對事故發生地關鍵生產設施受損情況、維修難度及企業維修能力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有針對性的災后生產恢復計劃,逐步恢復生產。
9.4 善后處理
由市應急指揮部牽頭,善后工作組負責,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善后賠償處理工作。
9.5 應急能力評估
對應急管理和災害處理全過程進行評估,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定期進行綜合評價,查找預案存在的不足,提高應急管理能力。
10 預案管理
10.1 預案培訓
各輸油管道產權單位專業應急人員、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人員和市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應參加相關的應急培訓,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對距離管道較近的居民、學校,應通過互聯網、廣播等形式向其宣傳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知識。
10.2 預案演練與總結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市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和輸油管道產權單位要結合實際,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本部門、本行業預案演練,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完善預案。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組織開展本預案演練,不斷完善預案,提高應急處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