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
主持人 姜盼:各位嘉賓、媒體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由中共哈爾濱市委宣傳部、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新聞辦主辦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二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我省期間強調“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哈爾濱市牢記囑托,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聚力打造全省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地、排頭兵。本場將圍繞“科技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推動哈爾濱高質量發展”進行專場發布。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哈爾濱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舒楊,請他為大家作主旨介紹,出席本場發布會的還有市科技局2位黨組成員,他們是副局長劉修寬、副局長杜剛,他們將共同回答記者朋友們感興趣的問題。
首先,請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舒楊作主旨發布。
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 舒楊
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 舒楊: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借此機會,對大家長期以來對哈爾濱科技事業的關心、關注和支持表示感謝!
眾所周知,哈爾濱市科技資源富集,創新實力雄厚,75年來,這里誕生過新中國第一臺拖拉機、第一臺半導體收音機、第一臺模擬計算機、第一塊玻璃鋼、第一臺弧焊機器人等多個全國第一。從“神舟”飛天到“嫦娥”奔月,從“蛟龍”入海到三峽發電,“冰城科技”彰顯大國重器。以“時代楷模”劉永坦、楊士莪為代表的一代代哈爾濱科技工作者,為新中國科技事業發展書寫下濃墨重彩的華章。“十三五”以來,在哈科技工作者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82項,獲得省科學技術獎1558項。哈爾濱的科技發展和科技人才為維護國家安全、服務國家重大工程和龍江振興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去年9月,總書記視察龍江時強調:“要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率”“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哈爾濱振興發展和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哈爾濱市委、市政府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緊緊扭住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發揮科教資源優勢,協同推進創新平臺、創新能力、創新生態建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塑造了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一、強基礎,厚植科技強市“原動力”。建強戰略科技力量“國家隊”,“哈工大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今年2月份通過國家驗收,智能海洋航行器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完成重組,漢江實驗室哈爾濱研究中心在哈工程揭牌成立,哈工大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全國重點實驗室完成重組答辯,我市全國重點實驗室數量今年底將達到11個。健全地方創新平臺建設體系,年初以來,組織推薦103個單位申報省重點實驗室、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開展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概念驗證中心等創新平臺備案工作,目前正在對星云基因、谷實生物等43個單位備案材料進行審核。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行業領軍企業”梯度培育計劃,開展“高企培育區縣行”專項行動等措施,近三年,我市高企凈增1650戶,總量達到2832戶;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連續2年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連續3年在副省級城市中實現晉位。
二、建載體,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哈大齊自創區初步形成,2023年,哈爾濱片區(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463.6億元,2024年1-9月份,片區地區生產總值預計335.2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牽頭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大慶、齊齊哈爾兩市企業與我市高校簽署頁巖油開發、巡檢機器人應用等合作項目17項,推動哈大齊自創區實現一體化協同發展。環大學大院大所生態圈建設初見成效,哈工大、哈工程、哈獸研、黑科技四個“生態圈”共集聚各類企業13408家、創新平臺275個、高層次人才1565人,轉化成果1080項。其中,哈工大先研院落地市人力資源中心,聯合飛機、星網動力等21家企業簽約入駐;環哈工程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建成投用,首批擬入駐海探智造、聲智科技等企業和項目16個;黑科大“碳谷大廈”年底前將投入使用,今年以來黑科大師生創辦智礦科技等企業12家;哈獸研先研院掛牌運行,在研豬瘟亞單位疫苗等重點項目14個。人工智能試驗區建設取得實質成效,哈工大國家人工智能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哈工大“群體智能自主作業智慧農場”項目通過國家中期檢查,中國移動全國唯一國產化超萬卡大規模智算數據中心正式投用,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企業達到140家,核心產業規模超100億元。產業園區建設加快推進,總投資25億元的“一島一谷一園”特色產業園區,其中,智能機器人島項目完成摘地,已進場建設;中國星谷正式揭牌,星網動力、火地往返科技等15家商業航天供應鏈企業計劃入駐;總投資4.8億元、建筑面積11.1萬平方米的新材料產業園年底完成建設。
三、促轉化,構建產學研合作新模式。持續推廣“龍頭企業+校所”成果轉化模式,組織哈電集團、東安發動機等企業與校所舉行8次專場對接,開展技術成果“定向研發”“定向轉化”。持續開展科技成果產業化行動,哈電集團與哈工大合作研發高溫高壓閥門,實現國產化替代;霍爾電推進系統、智能光熱調控薄膜技術等45項產學研合作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啟動實施,預計新增投資14.1億元,實現銷售收入78.6億元;近三年,累計就地轉化科技成果2770項。搭建專業服務平臺促轉化,哈爾濱科技大市場啟動運行,被省發改委列為2024年度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目前已入駐概念驗證、科技咨詢、證券融資、知識產權、檢驗檢測、路演推介等科技服務機構39家,匯聚技術需求262項,可轉化科技成果604項,完成項目成交56項,成交額3.1億元,帶動上半年全市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53.2%。強化科技金融服務促轉化,依托市股交協會、哈工大科技園等單位,持續開展政銀企對接會、“科創星期一”等科技金融服務活動,哈創投、哈創新投對工大衛星、吉象隆生物等8家企業投資6.9億元,市科技金融公司為宇龍自動化、廣旺機電設備等企業提供貸款擔保31筆、共計9125.8萬元。
四、抓項目,提升科技支撐產業能力。推動重點科技項目建設,從創新平臺、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三個維度,推進科技項目237項,計劃總投資413億元。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新建續建科技項目135項,計劃總投資113億元。圍繞國家“兩重”支持方向謀劃布局重大項目,申報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66個,計劃總投資221.7億元。目前,哈空調新型儲能等3個項目通過國家發改委初審。以科技招商補齊產業鏈,近三年,先后引進了圣邦微電子、華訊方舟、科達視訊等頭部企業落地。今年重點推動了“水稻秸稈生物紙漿及加工紙地膜產業化”“數字化深度節能照明生產基地”“北斗智能車載終端智慧工廠”等億元以上在談科技招商項目6項,意向總投資61億元。
由于時間關系,先介紹這些,我和我的同事非常愿意回答各位的提問。謝謝大家!
主持人 姜盼:感謝舒楊局長的發布。下面,進入回答記者提問環節。有問題的記者朋友可以舉手示意,在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名稱。
記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市委全會都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請問,哈爾濱市將重點圍繞哪些方面做好落實?
主持人 姜盼:您的問題請杜剛副局長回答。
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杜剛
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杜剛: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進行專章部署,體現了黨中央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盼。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和市委十五屆五次全會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行系統部署,進一步明晰了重點領域的科技改革任務。作為科技管理部門,我們將對標國家和省市部署要求,把各項科技改革任務落到實處。下一步,我局將重點做好以下改革工作:
一是建立全市科技創新統籌協調機制。2023年,黨中央成立中央科技委,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今年9月18日,省委科技委召開第一次會議,全面落實中央科技委會議精神。近期,我市將召開市委科技委第一次會議,研究部署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市科技局將發揮好市委科技委辦公室的職能作用,履行好戰略規劃、政策制定、統籌協調等職責,加強重大科技項目、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的頂層設計和謀劃,集中全市力量解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難點問題,支撐發展新質生產力,形成全市上下一盤棋、協同推進科技創新的工作機制。
二是深化市級科技計劃管理改革。近年來,市科技局圍繞科技項目管理、績效評價、科研誠信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改革性文件,組織實施制造業人才、中央引導地方、自籌經費項目等科技專項,為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下一步,我局將積極構建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科技計劃體系,重大研發任務更多由行業主管部門和企業出題,項目遴選突出產業發展導向,擴大科研經費使用自主權,充分激發各類主體創新創業活力。
三是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近年來,我市深化市校合作,與哈工大、哈工程等校所攜手建設創新創業生態圈,爭取獲批儲能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國家級平臺,每年就地轉化科技成果1000項以上。下一步,我局將做好“省創新發展60條”“市人才新政30條”等政策落實,加快建設哈大齊自創區哈爾濱片區、創新創業生態圈,聚焦成果轉化的關鍵環節,加快改革創新。圍繞成果供給端,探索開展校所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激發科技人員成果轉化積極性。圍繞成果承接端,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校企建設產業技術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牽引一批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圍繞轉化服務端,加快科技大市場市場化運營,壯大技術經理人隊伍,引進培育一批專業化科技服務機構,構建覆蓋科技創新創業全鏈條的科技服務體系。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主持人 姜盼:謝謝杜剛副局長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記者:我們關注到,省政府對建設環大學大院大所創新創業生態圈出臺了相關文件。請問,在加強哈爾濱市生態圈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和成效?
主持人 姜盼:您的問題請劉修寬副局長回答。
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劉修寬
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劉修寬:首先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生態圈建設的統一工作部署,我市重點謀劃的環哈工大、環哈工程、環黑科大、環哈獸研4個生態圈,被列入全省首批啟動建設的7個生態圈之中。2023年5月,市政府印發了《環哈爾濱工業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方案》等4個生態圈建設方案,正式啟動4個生態圈建設,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工作專班,屬地區政府聯合相關高校院所分別成立了各生態圈領導小組,全市形成了市校區協調聯動、共同推進生態圈建設的工作局面。截至目前,4個生態圈共集聚各類企業13408家、創新平臺275個、高層次人才1565人,轉化成果1080項。
環哈工大生態圈圍繞航空航天、機器人、人工智能等產業,集聚各類企業6522家、創新平臺138個、高層次人才1078人,轉化成果559項。哈工大先研院市人力資源中心1號樓辦公場地正式啟用,可承載1000余人辦公,聯合飛機、星網動力等21家企業簽約入駐,星網動力研發生產的霍爾電推進系統為我國低軌互聯網星座提供重要技術支撐,相關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儲備新一代智能變色舷窗等重點創業項目40余個。環哈工程生態圈圍繞海洋裝備、智能制造、新材料等產業,集聚各類企業5654家、創新平臺66個、高層次人才355人,轉化成果342項。由哈工程、道外區政府、哈創投、紅旗城集團共建的環哈工程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正式投用,首批擬入駐海探智造、聲智科技等企業和項目16個。依托大學科技園,新生成哈船數據、哈船聲科等企業22家,哈船聲科技術團隊研發的深海高精度水聲定位導航及水聲通信組網相關技術裝備,為我國第三代載人潛水器提供高精度聲學定位導航服務,核心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環黑科技生態圈圍繞礦產資源開發、安全應急等產業,集聚各類企業456家、創新平臺13個、高層次人才40人,轉化成果34項。依托大學科技園,新生成科礦通防、煤科智控等企業28家。總投資1.38億元的“碳谷大廈”年底前將投入使用,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煤炭資源高效利用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中心。環哈獸研生態圈圍繞動物健康、生命健康、生物安全等產業,集聚各類企業776家、創新平臺58個、高層次人才92人,轉化成果145項。哈獸研恩維生物新型動物疫苗項目完成投資2.3億元,2026年正式投產,將填補國內動物用核酸疫苗空白。
未來,我市將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部署,將生態圈打造成為全省科技創新高地、成果轉化策源地、高層次人才聚集地和戰新產業集聚地,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提供重要支撐。
主持人 姜盼:謝謝劉修寬副局長的回答。時間關系,今天的答問環節就到這里。謝謝2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同時感謝3位嘉賓的介紹。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驅動力,真誠地歡迎記者朋友持續關注、深入報道我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等各方面的務實舉措和進展成效,通過大家的支持,更好地匯聚推動哈爾濱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今天新聞發布會就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