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大 中 小
中共哈爾濱市委辦公廳關于印發《2020年全市深化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的通知
哈辦發〔2020〕6號
各區、縣(市)黨委,市委各部辦委,市直各黨組、黨委(工委):
《2020年全市深化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已經市委領導同志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哈爾濱市委辦公廳
2020年3月29日
2020年全市深化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
為切實發揮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對克服疫情影響、加快改革發展的保障作用,根據《2020年全省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對我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委、市委關于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決策部署,緊密聚焦省委關于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的總體安排,著眼鞏固擴大作風整頓成果,進一步強化正向激勵引導,重點解決干事創業精氣神、決策部署落實、擔當作為、營商環境再優化、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著力打造“辦事不求人”好環境,千方百計把疫情造成的損失搶回來、凝神聚力把發展的節奏提上去,確保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二、工作重點
(一)重點解決“干事創業精氣神”問題。大力弘揚在抗擊疫情中展現的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甘于奉獻好作風,著力解決患得患失、不推不動、不思進取、信心不足等問題,引導黨員干部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提振越是艱險越向前、爭當排頭的士氣和信心,凝聚克服困難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二)重點解決“決策部署落實”問題。全面提升黨員干部執行力,著力解決上級決策部署不落實、推諉扯皮、形式主義等問題,引導黨員干部堅持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把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實、落細、落靠。
(三)重點解決“擔當作為”問題。進一步樹立敢擔當、重作為鮮明導向,著力解決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假作為等問題,建立正向激勵體系,引導黨員干部重實干、講實效,立足崗位敢擔責,關鍵時刻站出來。
(四)重點解決“營商環境再優化”問題。堅持解放思想對標先進,著力解決封閉桎梏、標準不高、流程不優、效率低下、司法不公等問題,持續推動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核心指標,著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好環境。
(五)重點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堅持把好事辦好,著力解決衙門作風、漠視群眾、折騰群眾、侵害群眾利益等問題,引導黨員干部帶著深厚感情做群眾工作,用好用足各項惠民政策,把服務群眾工作做實做細,進一步提升群眾滿意度、獲得感。
三、具體措施
(一)抓實正向激勵引導。一是典型示范引領。認真總結各行業各戰線克服困難、變被動為主動、推動改革發展、改善民生福祉的好做法、好經驗和先進事跡,大張旗鼓地宣傳表彰,激勵引領黨員干部崇尚實干、只爭朝夕、奮發有為,為振興發展多作貢獻。二是樹立干事創業導向。對實績突出、擔當有為,特別是在疫情防控中堪當重任的優秀干部大膽提拔重用,對工作后進、不適應崗位要求的及時調整,讓干得好的有動力,干得差的有壓力,引導黨員干部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三是為擔當者擔當。落實好容錯糾錯機制,為敢想的人“開綠燈”,為敢干的人“兜住底”,激勵廣大黨員干部敢為人先、敢闖新路,放開手腳干事創業。
(二)抓實干部作風“五整治”。一是精準發現問題。落實省委部署,堅持刀刃向內,進一步找準黨員干部隊伍存在的不落實、不研究、不作為、不在狀態、不守紀律突出問題,切實做到早發現早解決,避免小問題拖成大問題,小矛盾釀成大隱患。二是著力深化整改。對“五不”問題的整改,既要注重治標,更要堅持治本,不能就事論事,應付了事,既要分析根源危害,又要舉一反三,查找堵塞制度漏洞,切實把整改工作做實。三是嚴肅通報問責。對“五不”問題反復發生、拒不整改的,既要追究直接責任,也要追究領導責任。對媒體曝光、領導批示的問題,不認真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一查到底,既要追責問責,又要公開通報,不斷釋放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的強烈信號。
(三)抓實重點領域改革。一是積極推動政務服務改革。持續對標先進,深入推動流程再造,實現更多事項“一件事跑一次”;推進政務服務大廳規范化建設,全面推行“綜合窗口”服務模式;打通數據壁壘、提升網辦能力,深化拓展疫情防控期間“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預約辦”等便捷服務方式,推動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一網通辦”、“全程不見面”審批,打造一批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服務品牌;全力支持新區、自貿區先行先試,改革創新成果在全市復制推廣。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嚴格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動“非禁即入”;推動“證照分離”、“照后減證”,推行“辦照即營業”;全面落實為克服疫情影響制定的減稅降費利企政策,積極幫助企業紓難解困。三是加快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結合疫情影響及建設周期短的實際,健全推進項目策劃生成機制,開辟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容缺受理,同步審批同步建設。在哈爾濱新區、國家級開發區(含綜合保稅區)健全并落實建設用地區域評估制度,探索推行“標準地”模式。完善統一受理、分類審批、集中出件服務模式。優化整合審批前的評價評估環節,實現勘驗、測繪、審圖、驗收聯審聯批,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限。四是持續推動執法司法體制改革。鞏固行政執法下沉改革成果,充分發揮綜合行政執法作用;建立柔性執法機制,探索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完善“分調裁審”機制,深入開展審判權、檢察權運行機制改革,健全刑罰執行法律監督制度,進一步推進司法公開,加快政法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建設,提高司法工作質效。
(四)抓實營商環境專項整治。一是開展領導干部破壞營商環境專項整治。嚴肅查處領導干部違規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特定關系人違規經商辦企業,在土地供應、項目審批、資金分配、工程結算等過程中內外勾結、說情打招呼的突出問題,保障市場主體公平競爭。二是開展行業亂象專項整治。集中治理脫貧攻堅、教育醫療、低保救助殯葬、城管供暖泊車等民生領域、重點行業侵害群眾利益問題,推動政策普惠落實、維護群眾正當權益。三是開展市場環境專項整治。加強誠信體系建設,治理“新官不理舊賬”、持續推進“清賴行動”,重點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集中整頓旅游、工程建設、食品藥品、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市場秩序,著重查處工程驗收結算環節不規范行為;深入清理涉企收費事項,進一步提高企業獲取水電氣熱便利度,為企業創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秩序。四是開展法治環境專項整治。開展涉企執行失范、損害群眾權益專項治理,實施重點案件評查,甄別糾正涉企產權冤假錯案,嚴肅查處違規執法、以案謀私、利益輸送問題,曝光重大行政違法典型案例。
(五)抓實服務群眾工作。一是把握群眾需求。深入基層、走進群眾,問需于民、問計于民,認真評估研判疫情對群眾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把握實際情況,為分類施策、綜合施策、精準施策找準靶向。二是落實惠民政策。落實好保障群眾生活的一系列政策,特別是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完善細化措施,強化督促檢查,及時調整完善,盡力減少疫情對群眾生活的影響。三是辦好群眾投訴。充分發揮作風整頓“隨手拍”、市長熱線等投訴舉報平臺作用,把群眾投訴舉報受理好、辦理好、反饋好,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六)抓實制度機制建設。一是深化“一把手走流程”制度。增強首創活力,提升品牌價值,堅持帶著課題走、帶著問題走,既要走線下,也要走線上;既要走本級,也要下沉走基層;既要立足部門獨立走,更要推動跨部門聯合走。二是健全營商環境評價制度。聘請第三方評估機構,對標國家營商環境評價核心指標,開展全市營商環境綜合評價,查找差距,以評促改,全面優化。三是創新政企互動溝通機制。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提供優質服務,進一步強化包保項目、聯席會辦、幫辦代辦等服務機制,創新“早餐會”、“下午茶”、“基層日”、“項目日”等政企互動機制,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審批、要素保障和生產經營中的問題。四是強化直查直辦工作機制。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發揮直查直辦解決突出作風問題的積極作用,采取提級辦理、聯合直查、現場辦公等方式,妥善解決社會反映強烈的問題,避免當“二傳手”、轉來轉去、不了了之。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參照省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工作組織機構設置,調整市作風整頓組織機構,保留領導小組辦公室、法治環境專項組和營商環境專項組,辦公室在原有綜合協調組、監督問責組、宣傳報道組的基礎上,增設“五細”要求落實組。各區、縣(市)要設立相應組織機構,市直部門要明確具體負責機構和人員,確保工作有序推進。各級領導干部要切實發揮關鍵少數作用,帶頭謀劃,深入研究,破解難題,力戒形式主義。
(二)堅持上下聯動。市直部門既要以上率下,將先進理念、工作標準、業務規范向系統延伸、基層拓展,又要轉換視角,善于發現基層工作推進不暢、權責不匹配等問題,督促整改,同步提升。各區、縣(市)既要抓好本級工作,又要強化對下指導,發揮好承上啟下作用。各地區各部門要圍繞工作重點,緊密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拿出硬招實招,打造特色品牌。
(三)強化評議評選。發揮評議工作的“指揮棒”作用,將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納入區、縣(市)主要責任指標考評體系。繼續抓好省直部門對口評議市直部門工作,開展企業群眾評議執法司法活動,在一些重要窗口部門開展群眾即時評議,發現問題改進工作。在辦好“業務大講堂”、抓好“基本業務+”學習、開展“治低治粗治差”行動基礎上,組織開展“機關工匠”評選活動,引領黨員干部追求卓越,帶動“五細”蔚然成風。
(四)營造良好氛圍。各地區各部門要全方位、多層次廣泛宣傳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好做法、好經驗、好成效,繼續創新開辦“作風整頓進行時”節目,積極回應社會熱點,營造人人重視環境、人人維護環境、人人皆為環境的濃厚氛圍,讓企業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轉變作風帶來的新變化。